找到相关内容636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普化寺

    中端着莲台,表明他能接引众生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左尊是结跏跌坐的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,他身披袈裟,左手执钵,钵内盛着甘露,右手拿着药丸,表明他能医治百病,解除顽疾,消灾延寿。在这横三世佛的左右两侧...

    肖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580112.html
  • 试述阿尼玛沁山神的形象及其在宗教万神殿中的归属

    “玛”系兄弟。(﹝奥地利﹞勒纳?德?内贝斯基?沃杰科维茨著,谢继胜译《西藏的神灵和鬼怪》,西藏人民出版社,1993年5月,243页。)在拉卜楞寺三世贡唐仓活佛的全集中也有阿尼玛沁山神的祭文,名称叫《...

    丹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1980497.html
  • 藏学重要文献史料述评

    blo bzan ye ces kyi rnam thar)和1785—1786 年著《第三世班禅喇嘛传》(blo bzan dpal ldan ye pes dpal bzan pohi shai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2580505.html
  • 敦煌写本邈真赞所见真堂及其相关问题研究

    寂然秋院闭秋光,过客闲来礼影堂。坚冰销尽还成水,本自无形何足伤。”卷332羊士谔《山寺题壁》:“物外真何事,幽廊步不穷。一灯心法在,三世影堂空。山果青苔上,寒蝉落叶中。归来还闭阁,棠树几秋风。”卷...

    郑炳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4580797.html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

    弥陀像前。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:推斯一会之众,夫缘化之理既明,则三世之传显矣;迁感之数既符,则善恶之报必矣。推交臂之潜沦,悟无常之期切;审三报之相催,知险趣之难拔。此其同志诸贤,所以夕惕宵勤,仰思攸济者也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5.html
  • 向佛陀诉说(节录)

    五十位大阿罗汉,也从您阐述三世人生的“十二因缘”里悟道。我何其福薄,为何不能得到佛陀您的垂慈呢?我亲到印度朝圣访问,虽然心中怀抱着佛陀您崇高伟大、慈悲济世的德行,然而回归到现实的凡世,我总不能如愿地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981376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三) 生命的转化与流程   吾人生命的历程是一世还是三世?其整个流程是有限还是无尽?这是千古以来的谜题,至今仍未有定论,未来也不可能有放诸四海皆准的定论。以「生死轮转」与「六道轮回」来解说有情生命的...向死」的存在。然而,从佛教三世论的立场与观点,死亡只不过是众生之一期生命中,带有相对意义的「分段终点」,或者是衔接前后世的「转折点」,是故,在此意义之下,人已不再只是「向死」的存在,更是「朝向生生不已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高原雄鹰一慈成加参上师弘法利生侧记

    圆满 六道众生实修终解脱   祝愿加参尊者久住世 常转*渡众永不息   扎西卓玛书于亚青邬金禅林   2006.4.9   慈诚加参仁波切长久住世   总集三世金刚持 大悲观音如来芽 兹悲显现...

    金连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5181617.html
  • 大圆满法加行 寿命无常(1)

    觉得,死就死呗!你挺勇敢啊!你还没有明白,还没有相信轮回的痛苦,因果不虚,三世因果这些道理。 你看看你自己,观察观察自己的相续。我们不说无始劫以来,就说今生今世,你做过多少业,犯过多少错啊!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无常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1001681682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理具如此(21)(参见⒇所明。另在湛然《辅行》中,亦有多处以理具来解释一念三千,如其云:「言心造者,不出二意,一者约理,造即是具;二者约事,不出三世。……并由理具,方有事用,今欲修观,但观理具。」(大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